湘西散人王一丁:大年初四娘生日

2021-02-25 17:44:45  来源:中国时代艺术网
分享到:
每年正月初四,母亲生日。碰巧的是,我生命中的另一位贵人,我的文学恩师、世界华语诗坛泰斗、著名诗人洛夫老先生居然和母亲同岁。如今,二老均已作古。
 
母亲不爱过生日,垂暮之年尤甚。我们做子女的不懂,有时强她所难,虽完全出乎真诚,她仍会罕见地甩狠话、发脾气:你们是想惊动阎王爷,让阎王爷早点把我收了去是吧?父亲便在旁边坏坏地笑:你妈妈不舍得太早离开你们几个呢!这还不懂?
 
做娘的有几个舍得与儿女骨肉分离?犹记得1969年4月那个漂满白雾的早晨,奶奶、父亲、大哥和我即将乘木船溯巫水而上,下放到会同半界那个昔日瘴疠肆虐、人迹罕至的地方扎根落户,“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”;我哭着喊着不肯走,而母亲身单力薄,独自一人照顾不了太多孩子,四兄妹只有二哥又凡一个留城指标,姐姐翼凡高中毕业后也得马上下放。为我们送行的路上,母亲哭了,一边以指掠唇,轻轻地往我手心里摩挲口水,一边泣不成声地安慰我:一丁莫哭,一丁乖,这都是命哟。都是命哟。谁让你投胎在我们这号人家?
 
母亲属龙,本当龙鸣狮吼,却天性宁静、澹泊,说话轻声细语,遇事不急不躁,脾气如同温吞水,她的学生、我高中同学萧春林的弟弟、深圳商界精英萧松林先生这样对我说:禹老师带了我们六年,班上调皮的学生一茬接一茬,但印象中从未见禹老师对谁发过脾气;无论什么事情,只要拿到禹老师面前,立马迎刃而解、变得云淡风轻。源于此,部分家长背地里唤她“活菩萨”。
 
每个子女的教育,对于父母来说都是一道不小的难题,甚至挑战。母亲呢?“我这一辈子算是满足了,你们外婆常说:正月出生,吃穿不愁;生了你们兄妹几个,个个尚算孝顺。人生在世,我还图什么?”此言不虚。我们兄妹四人自从步出校门、踏入社会就没再伸手向父母要过一分钱,生怕连累双亲。生的孩子也多是自己带,或者花钱请保姆,总之不假外求,唯恐给年迈的双亲增添负担。买房买车更是全凭自己的本事。因此,数十年来,走在外面,我们的爸爸妈妈都自豪得很!生性幽默的父亲说,做老师的一定要先把子女教育好,这叫率先垂范。“自己养的娃个个瘦得皮包骨头,又怎么好意思跑到街头去卖增肥丸?”
天意弄人。身体一向矍铄硬朗的父亲竟于2003年清明撒手人寰。父亲在世的时候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,连续十几年,几乎每年我都会接他们来广东过冬,春暖花开再送他们回洪江古商城。感佩我赡养长辈之诚,朋友们仁慈慷慨,执意送我东西者甚众:烟我坚决不要,收的酒却不少。父亲有点贪杯。始而每日一饮,继而每日两饮;最后呢,早上起来也忍不住想喝点。父亲年纪大了,俗话说“老小老小”,基于孝道,我便凡事都由着他。两千年左右父亲不幸罹患脑梗,语言功能间歇性缺失,医生说是酒喝多了;母亲怪我没劝住父亲喝酒。而父亲一生嗜饮,我哪里劝得住?
读过私塾的细姑婆最喜欢说:人生如朝露,命短如蜉蝣。奶奶在时,逢大年初二或清明时节必带领全家大小上托口、拜祭祖先、寻访故人;奶奶去世,父亲在时,逢大年初二或清明时节父亲和母亲也必带领我们兄妹去一中农场、上托口祭奠奶奶、缅怀祖先;父亲故去,逢大年初二或清明时节,母亲则必带领我们兄妹到一中农场焚一柱高香,寄托哀思……“母亲在,家就在”。母亲走了,漂泊在外,我甚至连回故乡过年的“资格”都丧失了;每逢春节,只好在异乡默默祈祷,烧些纸钱,嘴中念念有词,独自一人向着遥远的北边深深地鞠一个躬。
晚年的母亲虔心向佛。每逢初一十五,总要吃斋,还会上嵩云山敬香,或在家里燃烛烧纸拜菩萨。她常常教导我们,生而为人一定要合群,要与人为善,要吃得亏、懂得包涵;一定要有毅力、有担当、有尊严、有恒心,就像你们爸爸说的,千万不能学蚯蚓,光知道钻松土。
 
感恩母亲赐予我生命,把我带到这个有苦有乐、悲欢交织、欲说还休的世界。我很少过生日,但每逢生日,必定打电话给母亲,感谢老人家的养育之恩。无他,以前奶奶常说,孩子的生日便是母亲的苦日甚至受难日。父亲去世后,母亲再也不愿出远门了。所以,每年这个时候,包括2008年雪灾,无论风霜雨雪,哪怕天上下刀子,我都会不远千里毫不犹豫地回到母亲身边,看望母亲,陪她过生日,敬呈一份自己心底最虔诚的祝福与感恩……雪灾那年,地面结冰,沿途数不清的车辆瘫陷在雪地里;我和太太带着两个孩子,一路高歌猛进;在广西龙胜上坡路段,因了千分之一的疏忽,我那拥有水平对置发动机、全时四驱的斯巴鲁傲虎险些滑下万丈深渊,全车人惊出一身冷汗!所幸上天保佑,车子在距离悬崖边十公分处戛然刹住了。回到洪江,把情况说与母亲,母亲大光其火:叫你不必回来你非得回来!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呢?和你老子一个样,犟得很!路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是好?我很难向老王家的列祖列宗交代呢!过哪门子生日哟!
父母对子女的爱绵延不绝、无以复加。母亲于九十一岁高龄仙逝。她生前一直抗拒百年之后遗体火化,理由有点滑稽,说是“怕痛”。但临到驾鹤西归前几个月她竟含泪咬牙坚持修改遗嘱,令晚辈们不知所措:为让儿女在自己去世后“多分几个钱”,母亲笃定决心移风易俗、把大哥为她准备了近三十年的上等楠木寿枋卖掉、一烧了之,置一小小骨灰盒……
“逝者不复见,悲哉长已矣。”母亲啊,请原谅不肖子一丁吧!以后,每年,恐怕只有在清明梨花开放的时节我才能回去看望您了!
记得有三位智者,分别是哲人、社会学家和成功学大师,他们曾经不约而同地表述过这样一层意思,而我深刻认同并时刻广泛传播:天下子女生活中所有的烦恼、不顺、愁苦、劫难,乃至情场、官场、商场失意,究其根源,皆来自对长辈尤其是对自己父母的不孝顺……有一句话特别扎心:父母在时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走了,人生只剩归途!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辛丑年正月初四凌晨初稿于莞邑中国作家第一村·兰溪草堂。晚间改定。
王一丁,男,湖南洪江古商城出生,祖籍古龙标(今洪江市)。1988年进入广东东莞。当代知名赋人和文学活动家,东莞原创文学重要代表作家之一(据2017年第5期《中国文艺家》对“文艺莞军”的介绍)。已公开出版作品多部。另有电视剧《白色追踪》在央视及全国各省电视台多次播出。近年主攻骈体文创作。计有三十余篇在网络线下广为流传,影响较大,被各门户网站大量转载。多篇赋文系受各地特邀特约创作,并被景点刻石传播。
 

 

(责编:zm0002)